热点关注

资讯导航

最新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杭州一小区将垃圾分类做到极致 运行模式惹人赞

2016-04-11 本站原创 【字体:

    垃圾分类标识.jpg

    在垃圾减量的江湖中,有这样一个传说:杭州城北半山街道的龙山社区,将垃圾减量做到了极致。

  真的吗?近日,钱报记者走进了龙山社区,眼见为实。

  垃圾分类

  敲开了邻居们的心门

  田园绿郡是龙山社区下辖的一个新小区,大部分业主于2014年之后才搬入,林妹就是其中的业主之一。

  “来到一个新环境,彼此都是陌生的,用什么‘敲’开大家的房门,增进邻里感情呢?”思来想去,林妹决定用“垃圾”拉近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可为环保做点事情。

  对林妹来说,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2006年我就开始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有了这个朴素的想法,她便约上几位志同道合的小区热心业主,开始挨家挨户敲门。

  “说实话,刚开始吃了不少闭门羹,有人不理解,觉得这应该是政府做的事情。”但正是这次略显冒昧的“敲门”,让她认识了很多人,并在她的感染和带动下,很多居民开始自愿加入到这个环保小站里来。

  林妹还清晰地记得,2014年12月18日,“龙山环保小站”正式成立。那一天,没有成群的业主捧场,没有隆重的启动仪式,只是10多位居民默默地将家里积攒下来的垃圾进行了有序分拣。

  看似简单的举动,但要从源头开始并一直坚持下来,谈何容易?业主王伯璟大姐说:“自从加入到环保小站后,生活习惯上确实在慢慢改变,比如会把果壳收集起来做酵素,把一些瓶瓶罐罐收集起来进行回收再利用。”

  从刚成立之时10多户业主,到现在已经接近百户业主的加入,这让林妹和其他志愿者很欣慰。

  为了更好地分类

  他们编了顺口溜

  上周四晚上7点左右,记者再次来到田园绿郡小区,20多位社区业主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有些业主还主动带着孩子一起加入这项活动中来。

  人群中,个子瘦瘦小小的卢利群就是环保小站的骨干之一。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经她手后,转眼就变成了三类:瓶身归为一类,瓶盖归为一类,包装膜归为一类。快递纸板,她则把所有的胶带纸都撕掉,然后再踩扁归类;酸奶盒就更有讲究了,得在家中先洗净晾干,带有锡箔的牛奶盒与一般纸类用品还要分开。

  “垃圾在源头上处理干净了,才能回收利用得到更优质的产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卢利群说。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积累,龙山环保小站的业主们越来越有“数”,每一件垃圾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资源”。

  他们还编了一句垃圾分类顺口溜——瓶(玻璃瓶)、瓶(塑料瓶)、罐(铁罐)、罐(铝罐)、纸(各种纸)、电(各类家电)、1(衣服)、3(3C产品)、5(五金)、7(其它),几乎涵盖了家里所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还有一部分重头是厨余垃圾。2015年12月18日,也就是龙山环保小站成立一周年的日子,龙山环保小站开始“进军”厨余垃圾。

  卢利群告诉记者,为鼓励大家把厨余垃圾进行有效利用,志愿者们自筹资金买了几十个发酵桶,居民只要象征性地交一笔押金,就可拿回家中将干净的厨余垃圾堆积进行发酵。

  经过筛选过的厨余垃圾,每周志愿者都会将它们运到良渚的厨余处理设备中,将垃圾转废为宝,成为有机化肥,浇灌蔬菜水果。

  回收得来的钱款

  都变成了温暖的爱心

  和业主交流过程中,记者明显感受到环保小站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前出门,兜里放着的是餐巾纸,现在变成了手帕;以前出门买菜,大包小包的塑料袋,现在拎着菜篮出门。”业主徐美娇说,他们非常希望把这一模式进行复制推广。

  林妹向记者晒了一张成绩单:2015年,共回收4462斤纸板,收得善款3577.9元,保护了23棵20年的大树。这是龙山环保小站2015年的成绩单,也是对小区100多名垃圾分类参与者的答卷。

  每一次分类回收的明细,志愿者都会张贴在公告栏上,告知每一位参与的业主,这些回收得来的钱款也不会进个人的腰包,而是进行各种慈善活动。慰问小区的独居老人、看望敬老院中的孤独老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钱虽不多,但满满的爱心让人温暖。

  不过,还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林妹和其他志愿者们。“比如厨余垃圾的末端处理,现在我们是自己在找出路,只能通过志愿者的私家车运到良渚,然后进行处理;还有,现在我们整理出来的‘杂’塑(注:除了透明塑料之外的其它塑料)没人来回收,希望这些问题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林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