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通过筛选机将隐藏的大块林业废料筛选出来
经过晾晒、烘干、粉碎、过滤、碾压成型等数道工序
“一文不值”的农林业废料,变成价值不菲的生物质燃料
这边“吃”废料 那边“吐”燃料
遂宁市探索农林业废弃物再利用 通过精深加工变“废”为宝
“大家动作麻利点,争取早点完成装袋,早点出发。” 1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射洪县金华镇的四川省兴利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内,机声轰隆,车辆往来,工人正忙着打包生物质成型燃料成品,准备给绵阳市的客户装车送货。
传统观念中,秸秆、树枝、树皮、树叶等农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要么是自然腐烂,要么是农家直接烧柴,要么是集中燃烧。然而,这三种方式的处理效果都不尽人意,一是处理数量有限;二是衍生问题多,集中燃烧产生的浓重烟尘,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为此,遂宁市正在进行多方探索,给农林废料再利用寻找一条出路,真正变废为宝,实现经济效益。
“吃干榨净”
农林废料化“腐朽”为能源
“目前,我们有三条生产线,主要是处理秸秆和林业采伐剩余物(指枝丫、树皮、树叶、树根及藤条、灌木等)、造材剩余物(指造材截头)、加工剩余物(指板皮、木竹截头、锯沫、刨花、木块、边角余料)这林业‘三剩’。”据四川省兴利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赵小兵介绍,在经过收集、运输、晾晒、烘干、粉碎、过滤、碾压成型等数道工序后,就能将“一文不值”的农林业废料,变成价值不菲的生物质燃料。
据了解,兴利生物公司自2014年10月正式投产以来,目前已发展到6万平方米厂房,4万平方米晾晒场,年产能达10万吨,产值1亿元。除了遂宁本地外,产品主要销往成都、绵阳等地。
“它的燃烧值能达到每千克4200—4500焦耳,可用于烧锅炉、烤火取暖、烧烤等,同等燃烧条件下,能节省30%的天然气。而且它的硫排放率仅为煤的0.1%,相当于二级无烟煤。”谈起自己的产品,赵小兵颇为自
循环农业
以产业链促良性发展
在蓬溪,全县40%的秸秆用于菌类种植。其中,菌类种植的龙头企业——琪英菌业通过利用秸秆制作食用菌生长“土壤”,年利用秸秆6万吨,食用菌年产量达到3万吨,实现年产值1.8亿元;在船山,兴宇公司以利用秸秆喂养蚯蚓后产生的粪便,生产有机复合肥,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在射洪,超强公司自2009年开始利用秸秆青储氨化养殖牛羊……这些企业通过秸秆再利用均实现了不错的效益。
但是,遂宁市的林业废料利用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目前主要集中在生物质燃料方面。据遂宁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出于生态保护的目的,遂宁市林木采伐量并不大,因而专门从事林业废料加工的企业较少。他建议:企业应更加注重科研和创新,通过科学管理,加大对落后生产技术以及设施的改进,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同时细化各个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条,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废物”变“宝贝”
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实现双赢
据统计,2011年—2014年遂宁市年平均森林采伐量为6.3万立方米,按此计算,平均每年将产生约2.52万立方米采伐剩余物和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按原木的40%计算,每年将会产生1.01万立方米加工剩余物。另外,遂宁市每年产生秸秆220-250万吨。
如果这些废弃物不予以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压力,而且会增加处理这些剩余物的成本。近年来,在遂宁市政府重视和政策主导下,秸秆回收利用实现多赢。通过价值驱动、市场引导,秸秆成为了真正的资源,以此支撑并促进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的成型与发展。
农林业废物由“废”变“宝”,不仅避免了焚烧剩余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具有良好的推动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访手记
农林废弃物加工成生物质燃料,不仅增加了农民和企业的收入,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生物质燃料对于缓解能源紧张、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少人对其认识不够,甚至不少用能单位尚不知晓这种产品。能源形势严峻是经济发展道路上无法忽视的一道屏障,可以预见,这种环保、节约的生物质资源必将受到市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