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我们迎来第46个地球日。每年此时,世界各国都会以各种形式向养育我们的地球表达感恩之情。今年我国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现在,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我们必须回顾历史、反思现在,思考一下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为我们生存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大到飞机轮船,小到矿泉水瓶,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我国现已发现矿产资源168种,探明有一定储量的153种,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但人均资源量排名仅在第53位,而且我国矿产资源禀赋并不理想,具有“三多三少”的特点,即“贫矿多,富矿少;中小型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少;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而且更为严重的是,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破坏和浪费程度严重。
据研究,到202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仅有9种能够保证需求,铁、锰、铬铁矿、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
有地矿专家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在过去粗放的生产模式下,我们常常只把矿石中某一种我们最想得到的矿产资源提取出来,其余部分都白白丢掉。同时随意丢掉的尾矿、废矿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如何科学高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成了迫切要解决的难题。中国铝业广西平果铝土矿开发曾是个棘手难题。这里是我国罕见的特大型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体贫富差距大,矿、土伴生。在科技攻关后,该矿实现了对铝土矿中伴生铁矿和镓矿的回收利用,让这些以前不被重视、没能力回收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铝土矿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有效突破,开采回采率达到了94.68%,选矿回收率达98%。该矿还建起了压滤系统处理尾矿,压滤出来的土不仅满足了土地复垦的需要,过滤出来的水经过滤清后,可以再进行循环使用。
这仅是我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缩影。据统计,通过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示范工程,我国矿山企业的整体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普遍提高了1到2个百分点,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国致力于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和开发潜力。现在,我国已经对传统资源基地的深部和周围进行了勘查,目前已有140座老矿山查明了新增矿产资源储量,平均延长开采年限12年。
同时,在主要探区,常规油气获得了30项找矿突破。新发现非油气矿产地1352处,其中大型162处、中型289处、小型901处,重要矿产的保有储量大幅度增加,初步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的雏形。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土地是生存发展之本。我国有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总量大,但人均数量小;类型多,但耕地、林地少;地区差别很大。同时,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很大的浪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均高于国家标准和世界平均水平,城镇有四分之一、约2万平方公里土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工业用地面积占比远超国外约15%的平均水平,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仅为0.3至0.6。
而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高峰期和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人口有望达到15亿,城市化水平将达55%,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倡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施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成为我国土地政策的必然选择。
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复兴乡的万亩猕猴桃基地,一排排猕猴桃树望不到边际。作为成都市首个土地整理试点项目,这里14000多亩土地通过综合整治,新增耕地1948亩。
在江苏扬中,外向型企业中佳电器因发展需要60亩土地,但由于没有宽裕的用地指标,在国土资源及规划部门的引导下,企业利用厂区一块6亩左右的空地,建起了10层高的厂房,亩均投入强度1300万元,产出4000万元,利税达到600万元。扬中这个四面环江,全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最少的县级市,利用空间立体化的方式,使节约集约用地成为了一道新景观。
浙江省制定了《“亩产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以“亩产税收”为杠杆,倒逼“效益低下甚至零产出的企业”进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
广东省尝试实施以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为核心的“三旧”改造工程,实现各项建设的节地率达到45%,产业升级项目比重达到68.4%。
开发利用新能源
为更好地利用资源,人类不断寻找相对清洁、能够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
我国地域辽阔,是地热资源大国。据调查,我国的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准煤8530亿吨,如果能有效地开发利用,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2.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亿吨。为促进地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我国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性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页岩气开发利用。2011年,页岩气被我国正式确定为独立矿种,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结果表明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达到25.08万亿立方米。
“可燃冰”是一种深藏在海底和陆域深处的结晶物质,由甲烷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可燃冰”。2013年6月至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了高纯度新类型“可燃冰”样品,并获得了可观的控制储量,实现了我国海域找矿的重大突破。
专家分析,按照现在的发展方式和资源消耗趋势,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达90亿,需要1000亿吨自然资源,远远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今年3月1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在G7轮值主席国框架下资源效率高级别会议上说:“我们必须问自己,当前的资源消耗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如果持续下去,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资源有限,我们必须更加珍视我们的星球,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让宝贵的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保护和利用,让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更加美丽。(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芳)
变废为宝 各有高招
德国: 从源头抓起
德国是欧盟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标杆国家,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最成功的国家。于1991年和1996年先后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规定对废物管理的首选手段是“避免产生”,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理”。
前一部法律明确规定,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要达到80%。后一部法律的中心是产品责任制,即在生产过程和使用产品时要尽量地避免废物的产生,在产品使用完后可以重新利用,或者其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产品责任制适用于所有的产品和所有种类的废弃物,这一制度也成为德国循环经济的基础。
荷兰:
充分利用建筑垃圾
荷兰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循环再利用,政府希望将该比例增加到90%。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建立限制废物的倾卸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由于砂容易被污染,其再利用是有限制的。荷兰采用了砂再循环网络,由分拣公司负责有效筛砂,依照污染水平进行分类,储存干净的砂,清理被污染的砂。
新加坡:
电子垃圾分类利用
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子垃圾回收市场之一。希世环保公司是一家专门处理电子废料的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那些看似已经不能使用的电冰箱和洗衣机全身都是宝。以一台55公斤重的电冰箱来说,其中63%的重量是铁皮外壳,17%是外壳塑料层,2%是玻璃隔板,冰箱底部的压缩器占总重量的17%。拆解后的冰箱铁皮和压缩器铁壳能被磁铁吸起来,而铜和铝的部分则受电磁波吸引,这些不同属性的金属经分门别类压成碎片后可以重新制成合金或金属块。至于塑料层和隔热泡沫,则可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工业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