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资讯导航

最新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浙江省龙游县推广农村垃圾分类“贺田模式”

2015-05-20 本站原创 【字体:

    垃圾处理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垃圾分类更难上加难,在许多大城市推广时也阻碍重重。而这个难题却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大街乡贺田村得到基本解决。近两年来,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创造性地建立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的模式,已在全县逐渐推广。“贺田模式”在细节创新、治污成本、要素保障等方面,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多重启示。

  创新在哪:垃圾处理有了“身份证”和“行程表”

  农民不脏怎么叫农民?农村不脏怎么叫农村?这些固有认识由于一个“身份证”、一个“行程表”、一个“清洁榜”,在贺田村被彻底颠覆。

  房舍错落有致,户户窗明几净,街路绿树成荫,贺田村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大竹海中。自两年前,在这里,无论农户家,还是弄堂、公路上,都很难见到废弃塑料袋、烟头等各种垃圾;各户门口的排水沟,村内沟、溪,农房外墙等洁净如洗。“在贺田,全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这是一个低成本可复制的农村生态建设样板。”龙游县副县长郑国华说。

  创新之一:把垃圾袋编号分类,给垃圾贴上“身份证”。在贺田所有村民家中,都有村里专门印制的黑、黄两色塑料垃圾袋。据村民陈雪琴介绍,黑色用于投放不可回收垃圾,黄色用于可回收垃圾。村党支部书记劳光荣说,每个袋子上有两个编码,一级代码表示卫生责任区,二级代码表示户主代码。“贺田村划分为5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有对应的农户,给垃圾袋贴上‘身份证’,做到‘见袋知人’,垃圾可追溯,便于倒查监督。”

  村民每天把家里产生的垃圾分类装袋。剩饭菜、菜帮菜叶子、瓜皮果壳等等有机垃圾,还山还田;废旧塑料废金属、纸类、玻璃、橡胶等可回收垃圾,收集清卖;灰土、拆房石土等建筑垃圾,设点集中堆放,用作填坑造地;废旧灯管灯泡、电池、农药瓶、油漆桶等有害垃圾,定点投放,保洁员及时清运。

  创新之二:定时定点投放,给垃圾制定“行程表”。记者在贺田村看到,家家户户旁有垃圾投放点,全村5个责任区共设有24个投放点。村里要求,村民每天早上6时至8时,将分类后的不可回收垃圾投放到相应的投放点。当天没有及时投放的垃圾,村民必须等到第二天才能投放,便于管理收集。

  创新之三:定期督促检查,为农户排出“清洁榜”。贺田村最吸人注目的就是挂在路边的村民考核小黑板,常常聚集着许多村民,边看边评点论足。村里专门成立卫生保洁领导小组,下设测评组和监督组,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全面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分室内卫生、庭院绿化、家禽家畜、门前屋后道路四项考核指标,对每户卫生工作量化打分,并通过小黑板将考核结果公之于众。村里年终根据各户全年得分情况,分别予以不同等级的奖励。

  成本几何:一个村庄3.2万元,治污并不一定非要花大钱

  靠毛竹生产、来料加工,外出务工支撑的贺田村,村集体积累少;而环保治污是要投入的。如何算好成本账,是让这个小村庄无法回避的问题。

  2010年3月,龙游县全面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鉴于全县200多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大多非常薄弱,该县毅然从“吃饭财政”中破天荒地按农村人口数,安排了卫生保洁经费。据浙江省综改办调查,从贺田村实践看,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办法前,村里保洁经费每年超过5万元,且保洁工作很难到位;而现在,村里保洁经费每年只需3.2万元,成本降低36%以上。

  据浙江省综改办调查和劳光荣介绍,费用降低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后,垃圾总量减少60%以上,极大减少了垃圾运输、处理费用;二是群众自觉参与卫生保洁,自觉养成不随地丢垃圾的习惯,村集体用于打扫环境卫生的支出大幅减少。以此推算,按每村1500人、人均日产垃圾0.9公斤计,如果在龙游全县农村推广“贺田模式”,垃圾处理量可减少1.3万吨以上,年节省运输、处理费用297万元以上。

  “治污不一定非得花大钱!”村委会主任曾连祥说。“好不容易从上面争取到的钱,要精打细算。”在村头稻田间的空地上,一簇芭蕉长势喜人,周围还有些草花。据曾连祥介绍,这里并没有浇水施肥,秘密在于这是一片小型的湿地。芭蕉下面有个1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池子最底部铺了1米多厚的鹅卵石,上覆一层细沙,表面再种上绿色植物。附近农户家生活污水经管道汇集到这个池子里净化,经过沉积过滤和植物吸收,出去的水质可达到放心使用的程度。